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泸溪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乘改革开放的东风,抓住发展的契机,奋力拼搏,矢志图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工业强县、产业富民、环境创优”发展战略,切实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作,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助力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新泸溪,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全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泸溪发展现况
为了迅速改变泸溪贫穷落后的面貌,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穷脱贫建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着力调整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实力显著的增强。

2016年,全县实现GDP总量53.82亿元,同比增长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18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6.01亿元,下降2.2%;第三产业增加值19.65亿元,增长2.2%。人均GDP18533元,比上年减少111元,下降0.90%。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15.2:48.3:36.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9.4%9.9%70.7%。工业经济在全县经济中居主导地位,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得到了进一步夯实,在工业经济较快发展的基础上,工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全县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65亿元,同比增长12.6%

泸溪县在这三十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也经历过波折,由于受低生产力水平的农业经济和薄弱的工业基础影响,前二十多年经济发展相对较慢,甚至九十年代末经济发展曾一度衰退。进入新世纪后,泸溪县抓住新一轮经济发展机遇,积聚新动力,构筑新优势,拓展新平台,突出工业立县、产业富民发展战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县域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2006年到2016年十年间GDP年平均增速达21.8%,财政收入由2006年的1亿元迅速增加到2016年的4.65亿元,平均增速达26.28%。泸溪县域经济已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二、泸溪发展的主要做法及经验
泸溪经济的长足发展,整体实力逐步增强,是改革开放的结果,是依托资源优势、艰苦创业的结果,是党和国家关心、支持的结果。  
  1、做大做强工业,以工业经济的高速高效支撑县域经济快速增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始终把推进工业发展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健康发展和财政增收的重大战略来抓。
  2、壮大支柱产业,以特色产业的大发展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大发展。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泸溪县始终坚持立足资源、面向市场建设支柱产业,形成了“县有特色经济、乡有特色产业、村有骨干产品、户有主营项目”的产业发展格局。
  3、夯实经济基础,以生产条件的大改善保障经济发展的大提速。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泸溪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扶贫攻坚工作进入国家扶贫重点县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项目投入,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4、优化发展环境,以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营造良好的创业平台。泸溪始终把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作为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的根本措施来抓。

三、“十三五”期间展望

《泸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美好蓝图,是指导全县“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全县上下必须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从实际出发,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采取有力政策措施,动员和组织多方力量保障“十三五”规划纲要目标任务的全面顺利实施。

(一)“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

“十二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辉煌五年,是脱颖而出的卓越五年。经过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县域经济上大台阶,经济结构大调整,基础设施大加强,对外经济大开放,人民生活水平大提高,社会事业大发展,和谐泸溪建设大提升,“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奋斗目标胜利完成,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国民经济总量持续增长。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GDP)达53.8亿元,较2010年增长45.4%,年均增长6%;人均GDP18868元,较2010年增加5350元,年均增长5.5%;实现财政总收入4.1亿元,较2010年增长35.4%,年均增长6.3%;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93亿元,比“十一五”增长26.4%,年均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十一五”末的6.83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2.6亿元,年均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030元,较2010年增长69%,年均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67元,较2010年增长89.8%,年均增长13.6%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25.3%上升到2015年的34.9%,第二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61.3%下降到2015年的50.8%。金融服务快速发展,湘西长行村镇银行在泸设立分支机构,农商银行挂牌成立。工业转型升级成效初显;逐步形成以能源、化工、冶金、新材料为主的新型工业体系。园区经济发展迅速,工业集中区完成土地储备3000亩,建成标准厂房14.6万平方米,入园企业54家,2015年园区产值达55.6亿元。技改投入加大,累计完成工业技改投入26.4亿元。新兴产业发展迅速,金源粉体材料有限责任公司、金天铝业、湖南众鑫公司在“新三板”成功挂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成长,发展规模以上科技型企业26家。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粮食总产量稳定保持8万吨左右。特色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特色农业种植面积达65万亩,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建成家庭农场近26家、农民合作社221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家,初步建成2个标准示范园,创农业产业品牌8个,国家级绿色食品5个,农村土地流转5.67万亩。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投入交通建设资金12.4亿元。完成公路总里程1537公里。G319白武公路改造竣工通车;G319绕城公路、刘家滩大桥、白沙-辰溪二级公路改造顺利推进;武溪千吨级航运码头主体工程完工;实施公路安保工程建设111公里、公路危桥改造46座;建成农村公路643公里,全县行政村通畅率达100%;完成乡镇客运站场建设13个,农村客运招呼站建设120个。水利建设取得新成效,启动“五小”水利工程,完成5座小I型及89座小Ⅱ型病险水库治理,加强城市防洪、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土保持、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兴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3处,新解决1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供电网络进一步完善,建成3 110千伏以上输变电站,改造35千伏变电站18座,完成80个村农网升级改造;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乡乡通宽带、村村通电话,城镇4G网络全覆盖 

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截止2015年底,全县拥有各类自然保护区3个,森林公园1 个,湿地公园1个;完成人工造林44.4万亩,封山育林120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0.2%;拥有省级风景名胜区 3个,国家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各类文物点75处,其中古遗址41处,白沙镇获批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项,省级6项,州级15项;饮用水源保护、主要污染物减排、重金属污染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得到加强,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全县空气环境质量均在优良等级,2015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达67.2%,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100%,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80%,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地面水质达标率95%,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98.9%,均提前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县、乡、村三级可回收垃圾收购网络体系初步建立,农村垃圾处置能力有效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城镇服务功能提升。城市扩容提质加快。白沙新城建设、武溪老城区改造全面推进;实施杨柳溪扩容提质、屈望城市综合体开发和刘家滩新区开发工程,县城白沙面积由“十二五”初期的3平方公里扩大到6平方公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成,城市污水管网实现全覆盖;盘瓠公园、辛女生态公园、辛女广场、橘颂广场、沿江风光带、涉江楼等城市园林景点项目建设完成;实施了城区道路改造、绿化亮化工程;城镇水、电、气等资源能源供应保障和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提升,2015年全县城镇化率达41.4%,比2010年提高7.2个百分点,县城白沙被评为“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湖南省园林城市”,浦市古镇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城乡管理不断加强,城乡同建同治深入推进,城乡环境、道路交通秩序得到有效整治,查非纠违深入开展,“两违”现象得到遏制,城乡面貌发生新的变化。

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积极开展简政放权,促进职能转变,取消行政审批事项32项,调整事项75项。深化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县、乡两级监管体系初步形成。乡镇区划调整、农村信用社改革、集体林权制度、交通体制等改革顺利完成。机构改革、公车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农村综合改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有序推进。开放型经济有新发展,全县累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8.8 亿元,累计完成进出口创汇总额4200万美元。

社会民生不断改善。财政对教育、社保、医疗卫生等民生事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65%左右。实施精准扶贫,启动了“整村推进”扶贫和万名农民大培训,开展了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五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21.2%。城乡创业就业不断扩大,五年城镇新增就业10699人,新增农村转移就业18969人;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实现乡乡有敬老院,开展农村贫困大学生扶贫助学,实现新农合、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建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6.86%。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思源学校、县一中综合楼、运动场、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保障性住房、敬老院、县人民医院综合楼、县中医院业务用房、公检法司等一批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建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56所,改建乡村卫生室66个,建设乡镇文化服务站15个,完成村文化活动室标准化建设78个,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明显成效,基层社区和农村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8‰以内。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会和谐安定。宗教、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的进步。  

(二)“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战略定位

《纲要》指出,我县“十三五”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四个全面”的总方略,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落实省委“五化融合”和州委“542”发展新思路,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化两型”发展路径、“三量齐升”发展主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产业富民、环境创优、民生改善”战略,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揽,大力推进扶贫开发、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化旅游建设,实现后发赶超,确保到2019年泸溪脱贫摘帽和同步建成全面小康。

《纲要》指出,我县“十三五”发展的战略定位是:

——打造武陵山片区新型工业高地。坚持产业的低碳化、绿色化发展,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促进新型工业产业发展,依托武溪工业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争创名优品牌,做大做强新型产业集群,实现县域内部产业发展的高起点,通过率先发展和引领作用,使泸溪成为武陵山片区新型工业发展高地。

——打造湘西地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立足农业资源优势,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智慧农业、绿色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实现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和集约化生产,重点抓好优质农产品基地,农业电商产业园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信息化生产、销售渠道,提升柑、玻璃椒、生姜、铁骨猪、佤乡米、茶油、葡萄、烟草等农产品品质和品牌,打造湘西地区现代农业示范区

——打造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后花园。充分利用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以浦市古镇、白沙景区、盘瓠文化、沅水文化、武水国家湿地公园为依托,加强生态综合治理和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努力建成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后花园。

——打造沅水流域山水生态名城。突出山水和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社会文明度、环境优美度、公共安全度,加快智慧型城镇、生态型经济与民族型文化发展路径,创建跨行政区域的流域性生态保育机制、城镇集群社会治理响应机制的共同市场,把泸溪建设成为沅水流域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的山水生态名城。

——打造水陆联运现代物流集散区。依托公路和沅水黄金水道,加快沅水航道整治,提高沅水航道通航等级,加快港口码头、高速公路和铁路对接点建设,形成水陆联运的交通格局,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和跨区联运,建成覆盖全县,连接长---湘西州,面向国内外的现代物流集散区。

(三)“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发展目标

经济增长目标: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2020年总量达到95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3%左右,2020年突破7.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以上,2020年达到22.3亿元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2020年总量达31亿元以上。

民生改善目标: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基本同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15%以上,到2020年分别突破29000元和12000元,贫困发生率减少到0,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新增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万人以上。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基本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大于4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小于5‰。公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年以上。社保扩面提标,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住房保障全面加强,人均住房面积达35平方米以上,完成2200户农村危房改造。人均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面积达到1平方米以上,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结构调整目标: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50:40左右;生物制药、新材料、农产品深加工产值占工业总产值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轻重工业比降为1:6左右。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53%以上,城镇人口达到17万人以上。

创新驱动目标: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达到42%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达到44%左右. 规模以上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到140%以上。

生态环保目标: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森林资源蓄积量增长率达3%以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以上;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达80%以上;中心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地表水质达标率和空气质量达标率保持100%。生态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建成国家级生态城市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改革和法治目标:改革方面: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简政放权,优化发展环境,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法治方面:积极推进“法治泸溪”建设,实现社会治理民主法制化,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能力,强化法治理念。到2020年,城镇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和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达90%以上,社会安全指数达100%